后浪生活教室
来自日剧《幸福就是 吃饭 睡觉 等待》
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说法:装修房子,有两处需要格外关注,一处是厨房,一处是卫生间。一个事关「入口」,一个事关「出口」,二者完备,也就构成了这间房子主人生活质量的基准线。单从这个角度来看,厨房的重要程度已经不言而喻。
一个热爱生活的人,厨房一定是充满爱和食欲的、引人驻足的空间。我们大概很难想象在一个窗明几净的厨房里,风吹开白色纱幔,后面露出一个捧着外卖盒吃预制菜的人,这画面并不算美好。 我想说的是,厨房不应该因为生活的忙碌而被冷落。
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本书是一本日杂风满满的MOOK, 在书中所营造的松弛自在的阅读氛围里,试图让都市人重新聚焦厨房,全面探讨打造理想厨房的方案,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厨房设计和整理的方法,还强调了人与厨房之间的情感连接。
展开剩余92%预制菜与外卖逐渐切割了烹调的仪式感的当下,当灶台冷寂、冰箱空鸣,家的心跳也在逐渐微弱。书中由七位日本生活管理师以亲身实践提出了郑重声明:寻找生活秩序感的行动,其实始于一方烟火升腾的厨房。
01
日式收纳的禅意:
从“藏污纳垢”到“空无一物的丰盛”
现在让我们撇开口号式的宣告,先来看看,究竟是哪些原因让你的厨房,正在逐渐失去它原本的温度?
厨房设计不合理,空间利用率低;
空气炸锅等厨房小家电买了许多却常年闲置;
物品种类繁多,整理收纳无从下手;
厨房污渍多,油腻、脏乱、清理困难。
应对上述问题,本书提出了“生活管理(Life Organize)”的概念,与传统意识里“眼不见为净”和“断舍离”的收纳逻辑相反,从某种层面来讲,对一个拥有脏乱厨房的主人来说,扔什么不重要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。
“我想如何生活?”
“我喜欢什么样的东西?”
“我想用它来做什么?”
你可以先通过不断提问,让自己逐渐搞清楚: 什么状态对自己来说是最舒服的,这才是真正的居家收纳。否则读再多整理类书籍,模仿再多家居博主买收纳神器,你也只能是“收纳一时爽,真的就只是一时爽。”
再者,本书践行了日式美学所追求的“展示型秩序”。第一章会由7位生活管理师介绍自己家的厨房案例,案例讲解中包含近百种厨房好物和上百个整理收纳的灵感,比如:
从外观来看 ,这些完美厨房基本遵循的三色定律:黑、白、原木主色调统领全局,藤编竹筐调和杂色点缀,甚至连调味罐都像艺术装置;
从外观来看 ,这些完美厨房基本遵循的三色定律:黑、白、原木主色调统领全局,藤编竹筐调和杂色点缀,甚至连调味罐都像艺术装置;
大开本 精致排版 日杂高级松弛感up
使用者的动线很重要,平时常用的餐具可以放在洗碗机上方的收纳柜,从清洁到收纳可以一步完成,节省时间又方便。
使用者的动线很重要,平时常用的餐具可以放在洗碗机上方的收纳柜,从清洁到收纳可以一步完成,节省时间又方便。
对于喜欢 半开放式厨房 的家庭,可以参考高山一子女士家的梯形布局: 到了周末或假期,在厨房烹饪的人和在沙发上的家人可以构成自由交谈的空间,同时便于更多家庭成员参与到料理过程当中。
对于喜欢 半开放式厨房 的家庭,可以参考高山一子女士家的梯形布局: 到了周末或假期,在厨房烹饪的人和在沙发上的家人可以构成自由交谈的空间,同时便于更多家庭成员参与到料理过程当中。
这种餐桌的布局摆放在半开放式岛台的延长线上,让这一条轴线同时承载洗菜、切配、餐桌三重角色。同时和客厅环境做出分割。
这种餐桌的布局摆放在半开放式岛台的延长线上,让这一条轴线同时承载洗菜、切配、餐桌三重角色。同时和客厅环境做出分割。
这部分小编愿称之为垂直魔法:平底锅、锅盖直接用抽屉格(文件盒)收纳,既节约空间又整齐划一,J人直呼赏心悦目。
这部分小编愿称之为垂直魔法:平底锅、锅盖直接用抽屉格(文件盒)收纳,既节约空间又整齐划一,J人直呼赏心悦目。
各种长柄勺放在抽屉里超级容易勾在一起,将炉灶下方的抽屉内壁挂上粘钩,汤勺锅铲们依次排队立正,还可以节省出更多储物空间 。
各种长柄勺放在抽屉里超级容易勾在一起,将炉灶下方的抽屉内壁挂上粘钩,汤勺锅铲们依次排队立正,还可以节省出更多储物空间 。
你会发现,原来收纳不是把杂乱的东西藏到看不见的地方去,而是让每件物品在秩序井然的状态下等待使命召唤。当然,还要补一句, 日杂风MOOK读起来,真的让人有种在好好生活的治愈感。
02
灶台边的情感疗愈:
食物是爱的载体
当然,与厨房相关的书籍,最打动人的一定不是整理技巧,而是厨房作为情感载体的隐喻。
吉本芭娜娜在《厨房》中写道:“委实疲惫不堪的时候,我常常出神地想:什么时候死亡降临了,我希望是在厨房里结束呼吸。无论是孤身一人死在严寒中,还是在他人的陪伴下温暖地死去,我都想无所畏惧地直面一对。只要是在厨房就好。”
其实不难发现,厨房对于很多人来讲已经不再是厨房本身,它被赋予了更多生存的意义。在书中,7位管理师也分享了自己家餐桌上简单又爱意满满的早饭料理。
这些料理的共同特点是制作快捷,原材料简单,不会让着急出门上班的人为了吃一顿早饭早起两小时,也不会让下班回家的人推开门看到洗碗槽里的一片狼藉。
工作在左,生活在右。
如果有什么地方能让忙碌一整天的你渐渐平静,那就来整洁的厨房,安静做一顿饭吧。
03
百件好物清单:
让工具成为诗意生活的同谋
拒绝空谈美学,在这本书的第二章节-厨房特别讲座,作者提供了几位生活管理师关于厨房管理的干货知识:
1
你的惯用脑会决定你扔掉什么
在这本书的开篇,作者率先提出了“惯用脑”的概念。简单来说,右脑擅长直觉判断,左脑擅长处理理论性的认知。善用右脑的人会根据自己“喜欢、讨厌”对物品进行分类、取舍;左脑型会更愿意根据物品的合理性去判断。
所以,选择扔掉(留下)什么,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方法来决定:
补充测试:怎么判断自己的惯用脑?
两只手十指相扣时,大拇指在下方的那只手对应的是负责信息输入的大脑半球;而双臂环抱胸前时,下方的那只胳膊对应的是负责信息输出的大脑半球。
2
提供可复用的改造方案
食物存储:用牛皮纸袋储存根茎类蔬菜,防潮又透气;调料可以放在蜂蜜罐子里,这样单手就可以轻松倒出。
完美收纳 的逻辑一定是能让你单手取出。比如用单页透明的文件夹收纳保鲜袋,pp材质不担心会在水槽边弄湿,每一页分开,还不会一次取出一堆,让正在做菜的人彻底抓狂。
清洁神器:碳酸氢三钠溶液用于厨房大部分的油污,尤其是黏黏糊糊附着在柜门、炉灶周围的手印;手感坚硬且已经凝固的是钙化污垢,这时候先喷柠檬酸溶液,静置3-5分钟再擦,效果立竿见影。
另外,本书完美呈现了日杂特有的美学风格,丰富的图片和简洁流畅的排版,让纸质书的意义在这一刻更加具象化。上述生活妙招也都来自MOOK形式钟爱的社群互动环节,更多读者将打造美好生活的态度传播开来,读起来会有很强的归属感。
04
厨房改造课:
从物理空间到心灵栖居地
书中“MY STYLE”栏目与其说是7位生活改造师的个人分享,不如说记录了七类家庭的改造实验,每个家庭面对的问题颇具代表性又不尽相同,你或许有机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:
被“强迫症”逼到喘不过气的 瑞穗真木女士,曾经在无数个“必须做什么”的驱使下与家人产生许多冲突,在奉行“轻松至上”的收纳原则之后,她逐渐变得善于放手,比如:在自家门前摆放一个临时的跳蚤摊,让孩子们担任“食物采购负责人”和“饭后收拾负责人”,放下心中的执着。
从事房地产工作的职场妈妈 栗田女士,为了改变在照顾孩子和工作疲惫不堪的状态中开始生活管理。为此,她奉行的第一条收纳规则就是: 不仅方便自己,也要方便家里任何人都找得到。同时学会在工作日的晚上定制菜单进行有计划采购,让目之所及的厨房用具都赏心悦目。践行舒适的厨房日常管理后,她也让自己的生活找到了平衡。
#
写在 最后
看日剧时,会不止一次被他们的厨房吸引。
几平方的空间里挂满了锅碗瓢盆,每一个餐具都塞得恰到好处。然后转身走向餐桌,进行日常又琐碎的对话。会有热锅在炉灶上咕嘟嘟的沸腾,也会和爱的人一起等着玻璃罐的梅子酒发酵。
一部超温暖的日剧《单身厨房》
那些旅行时在世界各处买下的美丽餐具、那些被擦净油污后亮晶晶的锅灶,似乎都在不动声色修补着我们一地鸡毛的生活。
这本书传递的是一种生活理念:让厨房成为一个美好的、让人愉悦且不失功能性的空间。然后,让这种理念在生活中实现秩序感的良性循环。
作者铃木尚子说:“生活的一切从厨房开始。”
那么,就祝你有一间超棒的厨房!
-FIN-
发布于:北京市2024配资-股票配资大全-十大配资排行-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